Monday, December 30, 2013

台中福傳祈禱團體的介紹


(蔣祖華 老師)



最近有幾次機會去台中拜訪當地的黃惠敏福傳師和她所組織的福傳祈禱團體,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對信仰的認真與追求,並用心於福傳事工。

台中復興路的福傳祈禱團體是由資深教友和新進教友,將領洗者和渴望慕道的朋友共同組成的。他們每周三晚上定期聚會,除了藉著每周的小主題加深自己的信仰,也共同祈禱,不只為自己的需要,更用許多時間為堂區甚至教區的福傳工作熱切地祈禱。本堂主保是無染原罪聖母,他們還在聚會前公念玫瑰經。但不要以為這樣的團體是很嚴肅的,他們彼此的共融程度也很高。在聚會過程中除了認真聽講、記筆記,也大方分享,勇於提問,也會互相調侃說笑,甚至笑聲不斷。中間休息時間更是重要,大家輪流準備的點心十分美味而多變化,邊吃邊聊,不只胃暖心也暖。他們每周還有信仰與福傳的實踐,並在聚會時做見證分享,真誠感人。有人分享克服羞怯,第一次上台讀經;有人分享如何與工作場域的朋友分享信仰,引人來慕道。藉著見證也產生良性的互動,鼓勵自己和別人更努力的福傳與活出信仰。

因著他們的邀請,我帶領了幾次靈修的主題,如認識自我與神類,七罪宗等,並在暑假安排了一個聖神祈禱營。經過營隊之後,多數成員更了解要如何過信仰生活,更積極地開始領人來教堂認識信仰,當然有進步也有更深的追求和挑戰,但我看到他們有更深的喜樂了。在他們身上,看到如果我們願意開始向別人傳播福音,這樣的喜悅是多麼地美好。

外方行腳紀事


(福傳師:應芝莉)
今夏銜命至河北參與夏令營的培育。此行體會到:
1.對真理的認識不足;老教友對天主的認識多因世襲家族的世代信仰,教友家庭的新成員出生後,即受洗,加入教會。新教友的入教也缺乏一套理想與系統性的慕道進程。    
2.信仰需整合於生命、生活、生計;教友渴望真知,神父也願意培育。聽到的真理卻只是以知識的型態存在思想裡。越不使用就越沒信心,越沒信心就越渴望學習。結果就成了對學習班趨之若鶩,對宣講則信心闕如。人人渴望真理知識,卻對天主的認識不近反遠。
3.「華人福傳基金會」自行研發的慕道前期主題,符合生命整合的目標。分享時,多人蒙主醫治、釋放。天主真是慈悲垂憐!〈在研討辦班講次時,學員都表明了慕道前期六講一定要保留。〉
4.農村是福傳的沃土,此時不耕耘,更待何時;農村生活條件仍差,人民純樸、辛苦;雖以追求溫飽及物質發展為目標;但又不像城市那樣的物慾橫流。大陸經濟發展提升農村物質條件;但死亡文化尚未全面侵擾,聲色媒體等亦尚未佔領民心的純樸。農民的生活單調,教會的活動對非教友頗具吸引力。
5.教友渴望福傳;教友雖負家計重擔,卻都願意放下田地勞務或個體營利的工作,離開自己的家庭,將兒、孫、家人託給他人照顧;住在條件不佳的培育中心宿舍,接受密集課程。並在結業時接受派遣,隨即投入福傳事工準備。

這群為天主召選的純樸農村教友,懷著熱切的心,跟隨主。這個月,我將再次前往,陪著他們一起辦好系統性慕道第一班,然後不斷複製,拓展天主的國。